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山西省特岗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一)

http://www.hteacher.net 2024-05-31 11:29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6.【答案】D

【解析】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不能确定溶液体积,不能计算氯化铝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氯化氢溶于水完全电离,不存在氯化氢分子,故B错误;NaBH4是由钠离子和BH4-组成的,则1molNaBH4中含的离子的数目为2NA,故C错误;甲醛和乙酸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O,所以30g甲醛(HCHO)和醋酸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目为NA,故D正确。故本题选D。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根据图示可知,电极a为金属Li作负极,电极b为正极,所以电池放电时,溶液中的SO42-向电负极a移动,故A错误;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故B错误;在给电池充电时,遵循正接正、负接负的原则,所以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与该电池的正极b相连,故C错误;根据放电、充电时电子转移的规律可知,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式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反应,即Li2Mn2O4-e-=LiMn2O4+Li+,故D正确。故本题选D。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平衡移动原理。从图像可知,温度越高氢气的含量越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方向是放热,温度升高,平衡浓度减小,故平衡常数a>b,故A错误;b点只能说是该温度下,二氧化碳和水的浓度相同,b点时反应物仍然减小,生成物仍然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v正(CO2)≠v逆(H2O),故B错误;根据图像分析,a点为H2和H2O物质的量的交点,所以相等,故C正确;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2,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则正反应速率增大,所以v(CO2)也增大,故D错误。故本题选C。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取样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则不可能含有Ba(NO3)2,因为碳酸钡不溶于水,再加入氯化钙能产生4.5g沉淀,为碳酸钙的质量,假设6.9g全部为K2CO3,则生成沉淀为6.9/138g/mol×100g/mol=5g>4.5g,则杂质中含有碳酸根的质量分数应小于K2CO3中碳酸根的质量分数,故一定有KNO3,可能还有Na2CO3,综上分析可以知道,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可能还有Na2CO3。故本题选B。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淀粉、纤维素、油脂的结构和性质。油脂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它们水解后都一定有相同产物甘油,故A正确;淀粉和纤维素均属于多糖,聚合度n不同,因此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H3OH有毒,能致人失明,故C错误;4个甲基上的12个H等效,二氯代物只有2种,其中一种情况为取代同一甲基上的2个H,另外一种情况为分别取代不同甲上的一个H,故D正确,故本题选C。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应禁止用于食品用油,但可以用于制肥皂和生物柴油,故A正确;海水晒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糖类中的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被水解,故C错误;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的新型纤维材料,不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故本题选A。

12.【答案】B

【解析】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在溶液中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气能把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故A正确;图2中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或复分解反应,例如在加热的条件下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CO2,故B错误;向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方程式为Al3++3OH-=Al(OH)3↓,氢氧化钠过量后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图像正确,故C正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碳酸钠和H2O,向碳酸钠溶液中继续通入CO2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转化为CO2,故D正确,故本题选B。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NaOH溶液反应,该有机物可能为羧酸,也可能为酯。若为羧酸

,C5H10O2为饱和一元羧酸,烷基为-C4H9,-C4H9异构体有4种同分异构体;若为若为酯,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为饱和一元酯,①甲酸和丁醇酯化,丁醇有4种;②乙酸和丙醇酯化,丙醇有2种;③丙酸和乙醇酯化,丙酸有1种;④丁酸和甲醇酯化,丁酸有2种;因此属于酯的共4+2+1+2=9种,所以符合条件的C5H10O2的同分异构体共13种。故本题选A。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腐蚀与防护。用电解原理保护金属时,金属应作电解池阴极,与电源负极连接,故A错误;常温下,铁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了进一步反应,所以可以保护内部金属不被腐蚀,故B正确;钢管、铜管和雨水能构成原电池,铁作原电池负极而容易被腐蚀,故C错误;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2e-=Fe2+,故D错误。故本题选B。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分类。实验①中的铁和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实验②溶解主要是物理变化、3水解是复分解,两者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③得到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体系,所以不全为纯净物,故D错误。故本题选C。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氧族元素。二氧化硫与氨气反应可能生成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的混合物,所以X可能含有2种盐,故A正确;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还有硫酸铵或者硫酸氢铵生成,所以气体只能是二氧化硫,Y可能含有硫酸铵,故B错误,C正确;S元素的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最高价为+6价,不可能为+7价,故D正确。故本题选B。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无机物之间的转化。若戊为一种强碱且焰色反应为黄色,则戊为NaOH,此时甲、乙可能为Na和O2、丙为Na2O2,与水反应生成戊(NaOH),故A正确;若丙为无色气体,戊为红棕色气体,则丙为NO、戊为NO2,但能产生NO的不一定是铜和稀硝酸,故B错误;C.若甲为硫磺燃烧产物(SO2),丁为水,则乙为O2、丙为SO3、戊为H2SO4,浓硫酸可用于干燥SO2,故C正确;若甲为浓盐酸,乙为MnO2,则丙为Cl2,可与水或者碱反应产生具有漂白性的HClO或者次氯酸盐,故D正确。故本题选B。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硝酸的计算。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铜足量,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NO3-和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氢离子与硝酸根恰好反应,生成的铜离子物质的量最大,设HNO3、H2SO4各为x、ymol,则n(NO3-):n(H+)=x:(x+2y)=1:4,x+y=0.6×0.1,联立解得x=0.024mol、y=0.036mol,由方程式可知,生成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36mol,故铜离子的最大浓度为0.36mol/L,故C正确。故本题选C。

19.【答案】C

【解析】本科考查化学计算。因a、b的关系不确定,无法计算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故A错误;若a、b相等时,由Na2CO3+CaCl2═CaCO3↓+2NaCl~2NaOH可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已知,则可以计算浓度,故B错误;由Na2CO3+CaCl2═CaCO3↓+2NaCl,NaHCO3与CaCl2不反应,但碳酸钠、碳酸氢钠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若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盐只有Na2CO3,故C正确;NaHCO3与CaCl2不反应,则b可能等于a、小于a,故D错误。故本题选C。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工艺流程实验。离子反应式中电荷不守恒,故A错误;大量存在C1-和OH-的原因在于溶液X前的反应物中存在C1元素,但生成物中无C1元素,反应物中没有H元素,但后面产生了NH3,有了H元素,证明水中的H参与反应,同时导致OH-会增多,故B正确;答案中的食盐水不仅仅要除去NH3,而且也会除去ClO2,因为两者是易溶入水的物质,故C错误;题中NaCIO2;反应后成为CIO2,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想要除去NaClO2需要加入氧化剂即可,明矾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郁除去NaCIO2,故D错误。故本题选B。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另外大小烧杯的口不平,故A错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酸式滴定管盛放,故B正确;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用长颈漏斗加稀硫酸,长颈漏斗不能防止生成的氢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所以右边的针筒中活塞不移动,故不能达到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目的,故C错误;双氧水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错误。故本题选B。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型电池。放电时是原电池,铝是活性电极,石墨为惰性电极,铝为负极、石墨为正极,故A正确;根据示意图,放电时,铝为负极,铝跟AlCl4–得到电子生成Al2Cl7–,负极反应为:Al–3e-+7AlCl4–=4Al2Cl7–,故B正确;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n+AlCl4––e-=CnAlCl4,故C正确;放电时是原电池,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有机阳离子由铝电极向石墨电极方向移动,故D错误。故本题选D。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物质X的分子中存在的含氧官能团为羟基、羰基,故A正确;物质Y中的溴原子、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和消去反应,故B正确;1molZ含有2mol碳碳双键,所以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1molX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1mol氢氧化钠、1molY与氢氧化钠反应最多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2mol,故D错误。故本题选D。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即ΔH=360kJ/mol×4+436kJ/mol×2-176kJ/mol×2-431kJ/mol×4=+236kJ/mol,故本题选C。

25.【答案】B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欣欣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特岗教师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山西省特岗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卷(二)山西省特岗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卷(一)山西省特岗教师招聘地理学科笔试模拟卷汇总山西省特岗教师招聘地理学科笔试模拟卷答案解析(三)山西省特岗教师招聘地理学科笔试模拟卷(三)山西省特岗教师招聘地理学科笔试模拟卷答案解析(二)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